【蛇类图谱】带你走进蛇博馆——白条锦蛇
白条锦蛇
【中文学名】白条锦蛇
【拉丁学名】Elaphe dione
【科】游蛇科
【属】锦蛇属
【国内保护级别】三有
生长繁殖
形态特征
白条锦蛇头略呈椭圆形,体尾较细长,全长1米左右。吻鳞略呈五边形,宽大于高,从背面可见其上缘:鼻间鳞成对,宽大于长,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;前额鳞一对近方形;额鳞单枚成盾形,瓣缘略宽于后缘,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;顶鳞一对,较额鳞要长。
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,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,横过鼻间鳞经颊鳞、眶前鳞达眼;第二条弱宽,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上角至眼与前一条相会合,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;第三条最宽,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上鳞、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,呈“钟形”两侧联结,即成一特殊的枕纹。头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著。
躯尾背面具三条浅色纵纹;正背中一条窄而模糊,常被黑斑(宽约1-2枚鳞列)隔断,两侧的二条较宽。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斑点粗大,且断续缀连如链;有的个体腹两侧尚散有棕红色小斑点。

分布范围
中国:北京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上海、河南、湖北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新疆。
国外:朝鲜;韩国;阿富汗;阿塞拜疆;格鲁吉亚;伊朗伊斯兰共和国;哈萨克斯坦;吉尔吉斯斯坦;蒙古;俄罗斯联邦;塔吉克斯坦;土库曼斯坦;乌克兰;乌兹别克斯坦。

保护级别
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——脊椎动物卷,评估级别为低危(LC)
注意: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,将受到刑法制裁。

参考资料:
百度百科:白条锦蛇